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调研 > > 内容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麦收遭遇“烂场雨” 多家保险公司纷纷开展夏粮理赔工作-全球今日讯

新闻来源:金融时报 更新时间:2023-06-08 04:09:07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播种面积最大的省份,小麦年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今年,河南省小麦播种面积在8500万亩以上。但近期,河南省部分地区遭遇了近十年来最严重的“烂场雨”天气,降雨持续时间更长,积水更严重,已影响当地小麦的正常成熟收获。小麦收成怎么挽救、农民损失谁来赔等问题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资料图)

面对突如其来的小麦灾情,记者注意到,河南当地政府部门连续发布多项通知,要求做好保险理赔服务,保险业积极行动,全力帮助小麦抢收。农业保险作为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再一次扛起重任,保障夏粮安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农村保险研究所所长庹国柱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自然灾害面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通过“防救赔”的方式在努力减损的同时给予合理赔付,减轻农户风险损失,保证农业再生产的可持续进行。

保险业全力救灾减损

5月25日以来,河南出现大范围持续阴雨天气,导致一些地方麦田积水,小麦点片倒伏、发霉,部分地区出现籽粒萌动和穗发芽现象。这种小麦成熟收获期间的连阴雨,被农民称为“烂场雨”。

“三夏”期遭遇“烂场雨”,如何最大限度减少农民损失,是稳住粮食安全基本盘的关键。为此,5月30日,河南省委农办、河南省财政厅和河南银保监局等多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小麦保险理赔工作,尽可能减少农户损失。

河南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小麦保险理赔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相关规定,及时将本级财政应负担的保费补贴资金足额拨付到位,积极支持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开展赔付,保障小麦保险理赔工作顺利进行。

鉴于小麦普通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并存、赔付标准不尽相同,河南省委农办要求,各地密切关注小麦保险工作开展情况,在保障农民利益基础上,做好沟通解释工作,确保小麦保险理赔有序进行。

河南银保监局要求,全省各农险承办机构要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做好灾情摸排,提高理赔效率。各农险承办机构要最大限度畅通报案、立案渠道,建立夏粮理赔绿色通道,优先处理夏粮理赔报案,充分运用无人机、遥感等科技手段,优化查勘定损方式,简化理赔流程,严禁拖延赔付、降额赔付和无正当理由拒绝赔付。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对于此次小麦受灾,包括中国人保、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中原农险、国元保险在内的多家险企已纷纷开展夏粮理赔服务工作。例如,中国人保累计承保河南全省冬小麦逾1200万亩,各属地分支机构快速奔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开展理赔服务。该公司还建立了信息沟通汇报机制,及时向属地政府、职能部门和监管机构报送小麦理赔有关信息和统计数据。河南本土的中原农险,截至5月30日24时,已派出130个业务指导组、1548名查勘与保障人员和23137名协保人员开展夏粮保险摸排查勘工作。

根据预测,6月4日至7日河南省可形成收获高峰期,这意味着保险业还应加大力度协助小麦救灾减损工作。

对此,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要加强与农业部门、气象部门、农技推广部门等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灾情动态,提前做好理赔准备工作。二是加快理赔流程,简化理赔手续,提高理赔效率,尽快为受灾农户发放赔款。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户及时报案,积极配合理赔工作,提升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认知和满意度。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在此次“小麦保卫战”中,保险首先可以发挥其损失补偿的基本功能,降低小麦减产的经济损失。同时,保险还可以对农户进行防灾防损的预警教育,利用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对不同区域、不同成长期的小麦进行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并根据防灾防损图谱,对农户提出相应的防灾建议,实现风险减量管理。

科技助力理赔降本增效

“农业保险经营困难除了农业风险较大以外,承保及理赔等保险服务的成本较高也是一大原因。保险行业为此做出了诸多科技创新,借助科技的力量,不仅降低了保险服务的成本,而且提升了保险服务的效率。”杨泽云表示。

他举例称,保险公司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线上投保理赔,大大降低了服务成本;利用遥感技术,自动识别农作物位置、面积等信息,降低了投保服务成本;利用“移动终端+卫星遥感+鸟瞰无人机+线下验证”四位一体的查勘定损模式,提高了种植业理赔效率;利用气象灾害、卫星遥感等技术,科学快速地评估大面积的农作物灾害受损情况等;利用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可以实现快速理赔等。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河南小麦理赔服务中,不少险企运用了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进行辅助查勘和灾情摸排,使得理赔服务效率大大提升。

平安产险河南分公司已调派20架无人机、80余台理赔查勘车,累计动员超3000人次,通过“线下实地查勘+线上卫星遥感”的方式全量摸排全省的受灾情况。据统计,平安产险已摸排了200万亩小麦种植地,并接到农户报案1700笔,累计回访客户12万户次。中原农险也启动了河南省遥感灾害解译,全面出动无人机飞行队,在移动工具同步解译结果,辅助损失评估。截至5月30日24时,该公司已完成案件查勘18674件,报案查勘率90%。

“农业保险对于发霉、发芽小麦既成灾害损失,减灾挽损只能在损失赔偿上做努力。在大范围出险条件下,小麦如果还没有收割,可以借助飞机或者卫星遥感来辅助定损,提高定损理赔效率。如果已经收了,只能做抽样定损。”庹国柱告诉记者。

科技对于农险理赔服务质量的提升作用有目共睹,同时也成为农险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不过,就科技应用于农险现状来看,还存在数据共享机制不畅的核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水平。业内专家建议,进一步推动整合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以及保险机构的涉农数据,增强数据流动与共享,为农险业务中更加深入开展科技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管理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防灾减损、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益、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费补贴不断增加。2022年,农业保险为1.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6万亿元,实现保费规模1219.4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434.53亿元,同比增长30.3%。

今年2月,河南省全力推广完全成本保险,将小麦保险的保障水平由447元/亩提高至1000元/亩,同时指导各县市区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广大农户自愿参保。截至2023年2月,全省小麦承保面积已接近5704万亩,为近550万户次农户提供了高达567亿元的风险保障。另外,根据《河南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种植业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由中央承担45%、省级承担25%、市县承担10%,而农户仅需自缴20%。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虽快,但依旧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洪勇建议,继续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设计,保障要增品扩面,提高保险赔付水平和标准,拓展保险参与主体和渠道;继续加强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合理确定政府补贴比例和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保险市场建设和发展。同时,要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和服务体系建设,规范保险经营行为和市场秩序,提高保险服务质量和水平。

“我国需要努力提高农业保险经营管理水平,明确地方政府在农险活动中的责任。”庹国柱表示,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服务水平和经营效率是一件难事,政府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需要细致地研究和规范,这是中国特色,也是经营制度优化的难点。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新科技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