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龙屋,又称围拢屋、围垅屋,因房屋的后面有一圈或几圈弓月形围屋半环抱,故名。它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杆栏式民居”、云南“一颗印”一道,被中外建筑界称为我国最有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特色民居建筑,其建筑风格、型制处处展现出客家的人文烙印。
围龙屋前闹新春,游动的长龙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
(相关资料图)
招亲抛绣球,情定围龙屋。
围龙屋主要分布于广东梅州、兴宁等地,是粤东客家聚居地区常见的一种大屋民居。我市寻乌县因紧邻梅州、兴宁,历史上受梅州文化辐射围龙屋也有分布。
半月形的外围房舍和围前水塘,组合成一座蕴含团圆之意的客家围龙屋建筑群。
半月形外围和石铺垶院。
围龙屋一般顺山坡而建,前低后高。较完整的围龙屋,建筑总平面占地如同现代田径场,后面是依山而植的树林,前面是一片田园。主要建筑(自前往后)由半月形围墙、水塘、照壁、禾坪、厅屋、化胎、围龙屋等构成。其中,厅屋一般由 “两厅两横式”或“三厅两横式”客家大屋组合而成;厅屋前的禾坪,也叫晒坪,为长方形,是住户的主要室外活动空间。禾坪两侧一般会用围墙围起并设门屋进出,从而使整个围龙屋形成一个完全闭合的内部空间;化胎,又称“花头”,位于厅屋的正屋之后,是一处高而隆起的院坪,表面多铺卵块石,以利排水,此处也可用作晒台和室外活动空间。外周半环形的围龙屋,多作杂间使用,围龙屋顶端正中那间房子叫作“龙厅”,比其他围屋房间稍大些。围龙屋视前部横屋的多少,有一围、两围乃至三围之分,一般在初建时多为一围,与其相对应的是“两厅两横”,后随着财力增加和人口的增多,厅屋向两边拓展为“四横”“六横”时,后面的围龙屋也就相应变为两围、三围,规模变得愈加宏大。
围内巷道四处通达、设置精妙,展现了客家人的智慧。
围龙屋前举行的赣南脐橙品鉴会。
始建于清顺治年间的寻乌县晨光镇金星村角背围龙屋,是我市最具代表性,也是面积最大工艺最好的一座围龙屋,建筑总占地面积约4170平方米,坐西朝东,二进三厅二厢房二杠二围龙一门楼,正栋前山墙为“三山式”封火墙,面阔三间,为抬梁式硬山顶金包银大瓦房。正门前面有一半月形水塘,正门门额题“朝阳抱秀”四字,门楼门额题“三省流微”四字。居中的正屋,由前、中、后三栋构成,前栋明间入口为门厅,是进出的通道;中栋明间为主厅,是家族举办红白喜事的集会地;后栋明间为祖厅(享堂),设有供奉祖宗牌位的神龛。前、中、后三栋正屋之间各有一个天井,正屋的两侧和后面,由三条围龙屋呈弓背形环抱,各条围龙屋之间,均设有一条宽为0.9米的通廊。该围龙屋布局合理,结构精巧,具有广东围龙屋的典型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1930年8月19日,寻乌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角背围龙屋内召开,成立了寻乌县历史上第一个总工会。2012年8月,寻乌县人民政府将其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刘加鸿 刘新忠 记者李传材 文/图)
编辑:谢忠英
值班主任:谢东宸
Copyright @ 2015-2022 新科技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