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化石能源价格的不断攀升,生物质能的利用价值越来越高,除传统的薪柴、秸秆、蔗渣外,专门作为燃料的高产植物也不断培育成功。生物质燃料木质废料或植物燃料作为锅炉燃料,替代燃煤或燃油,不仅节约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和企业能耗成本,而且由于木质废料中几乎不含硫,对环境的污染更小。
一、生物质能与生物质燃料的概念
(资料图)
生物质能是指利用自然界的植物、粪便以及城乡有机废物转化成的能源。生物质,除去其在地球生态环境中所起的美学价值外,对人类还是便利的经济的可再生能源。 生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将 CO2和水结合形成碳氢化合物(糖)以构件生物质的骨架,并在此过程中将太阳能储存在生物体内结构化合物的化学键中。
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大量植被的繁衍生息为人类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可长期利用的能量材料。 而当它们被利用时,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 (C、O、H、N 等) 又为新生生物所用,而储存在其化学键中的能量被释放出来或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生物质燃料是指将生物质材料燃烧作为燃料,一般主要是农林废弃物(如秸秆、锯末、甘蔗渣、稻糠等)。主要区别于化石燃料。在的国家政策和环保标准中,直接燃烧生物质属于高污染燃料,只在农村的大灶中使用,不允许在城市中使用。生物质燃料的应用,实际主要是生物质成型燃料是将农林废物作为原材料,经过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制成各种成型(如块状、颗粒状等)的,可直接燃烧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
生物质燃料中较为经济的是生物质成型燃料,多为茎状农作物、花生壳、树皮、锯末以及固体废弃物(糠醛渣、食用菌渣等)经过加工产生的块状燃料,其直径一般为6~8毫米,长度为其直径的4~5倍,破碎率小于1.5%~2.0%,干基含水量小于10%~15%,灰分含量小于1.5%,硫含量和氯含量均小于0.07%,氮含量小于0.5%。若使用添加剂,则应为农林产物,并且应标明使用的种类和数量。
二、生物质燃料行业现状分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乙醇发酵技术和效率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 ,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 在美国每年平均通过发酵制取乙醇2 百亿加仑,提供全美汽车燃油总量的 1 %以上。拉丁美洲,尤其是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进行乙醇发酵的地区。 在巴西 ,自从 1975 年国家醇储备计划 (theNational Alcohol Programmer , ProAlcool) 后 ,巴西已经通过甘蔗发酵制取了近 900 亿升的乙醇 ,大量的石化能源被乙醇所代替 ,为石化能源的进口节省了巨额开支。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生物质能新增装机规模增长了近两倍,生物质天然气年产量达到1.5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2020年全国生物质燃料发电年发电量达到13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9.4%,为约1.8亿城乡居民提供一年的绿色生活电力。全国生物质能年利用量折合约5000万吨标准煤以上。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生物质燃料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
在生物质和石化资源被利用的过程中,它们最突出的区别是它们对环境的影响不同 :当生物降解,它释放的大多数化学物质返回环境被生物体再利用 ;然而,石化资源长期深埋地下,在未被开采及利用前,能较稳定的存在,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是当它燃烧时,大量的石化过程中沉积的如硫、重金属等物质被释放出来且很难为生物体利用,由此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如酸雨等。
所以,相对于石化能源,生物质燃料具有许多特有的环境价值。 它能减少气候变化,土壤侵蚀、水污染和垃圾堆积的压力、提供野生生物居住环境和帮助维持更好的生态健康等 ;在生物利用和再生的碳循环中,生物燃烧不会产生净 CO2的释放,所以对温室效应的影响也比较小 ;燃料后产生较少生物残滞,且还可以用作生物化肥。
传统的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方式是低效而不经济的,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使生物质能源逐步被以煤和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所替代。但即使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成为主导能源的今天,生物质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中仍占有14%左右的份额。
三、生物质燃料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预计到2060年,我国 生物质燃料行业每年可利用的资源量将会超过15亿吨标准煤。生物质能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同样是国际公认的零碳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低碳、清洁等特点。"业内人士表示,生物质能通过发电、供热、供气等方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生活等多个领域, 生物质燃料行业是其他可再生能源无法替代的。
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生物质燃料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新科技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