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绘画之歌
嘭!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一路走来,一样执着,一样坚韧,春夏秋冬,寒来暑往 。汗水浸透,耕耘辛劳。只因希冀目光,背负心中希望,酸甜苦辣伴我行,无怨无悔,永不言败。
【资料图】
这首“打油诗”是我对自己的绘画生涯写照,也是我对绘画之路的坚定不移的信念。1954年冬天,我出生在浙江省永康市一个古老乡村——双锦,一个清贫的书香世家。因为我生在冬天,且家中兄弟姐妹排行最小,父母便给我取名徐芽冬。
诗书继世、文脉传承。父亲通古文,能诗能文,是书法家,爷爷是太学生,太太公是贡生,是从事法律工作的五品官员。宋朝皇祐年间,祖上太公“徐纲、徐纪兄弟俩一举同科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双双衣锦还乡”。成了“一地双锦”佳话,受皇封,朝廷旌表其里曰“双锦”,从此“坡塘”改“双锦”。南宋状元陈亮在永康地名赋中写有“五岗、双锦代产名贤,”这里曾经出过十八进士。他们当中有诗人、文学家、士大夫。我还是五代十国,南唐画家徐熙第五十代裔孙,血脉中流淌对艺术的基因使我从小嗜书如命,喜爱绘画。
我七岁上学从拿笔起时,就在书本上、纸上乱画,小小的心灵总是去感悟生活中趣事,画得最多的是,三间房屋旁边有个菜园围着篱笆。屋旁有棵大树,门口有口塘,弯弯小路通向房门口,这是我儿时“梦想中的家园”。
初中毕业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先后遇见了两位艺术上的启蒙老师:一位老师教我画一张素描,是用一个火柴盒当道具;另一位老师他从上海回家乡探亲,我向他请教,他给我指明了怎样去训练绘画。就这样一张素描,几句话,便使我敲开了艺术殿堂,还有那现代的印刷术,丰富繁翰的古今画论、画册,都让我在追逐艺术的道路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于书都读,凡画都学,凡物皆观。喜欢看宗教、历史、哲学、文学、诗词及古今中外名人传记。其中达·芬奇的聪明,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自信,德国女版画家珂勒惠支的刚毅,伦勃朗、米勒画家的命运,都深深印嵌在我的脑海里,也融入我的绘画人生中。几十年的绘画探索,除了版画之外,油画、水彩、水粉都画过,中国画从工笔画到大写意,花鸟、山水、人物。或是骨子里的热爱,或是血脉里的激情!在学习中国画的道路上,我的心灵得到了安顿,精神上也有了寄托,挥洒笔墨间,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记得有一次中国台湾的一位画家朋友,把我的画带到日本,日本京都画廊小池胜先生约了三位京都闻名人士前来观赏,看后作出很高的评价,这对我的艺术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不管是花鸟、山水、人物,我均有涉猎,有人问我,我为什么画得这样广?是达芬奇对我的启示,他不仅是画家,还是科学家,工程师,艺术是触类旁通的,在学习的领域总能找到相通的因素,所以我集中精力,大胆地去画各种画,不管谁劝我不要画这么多画种,我也不听。如果一辈子只画一种花或是一种草,那就是十位整数,只能涉及其一。画也是一样的原理,只能把各种各样的技法融会贯通起来,才能创造出你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在创作实践中,我觉得走对了路。
我对物质欲念很平淡,平时连电视也不看,人生岁月不能蹉跎,艺术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只能勤奋。像著名京剧演员奚啸伯,年轻时他是一位京剧票友,他爱上了京剧,每天早上都要在北京大前门练嗓。人们说他北京大前门的一块砖,被他唱凹进去了,说明他的勤奋。绘画人也一样,没有时间的磨炼不会成功。只能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008年9月在中国香港中环大会堂,由香港文化事务署补助,红荔书画会为我举办个人花鸟画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好评如潮。同时得到《香港大公报》记者采访报道。《中国书画报》也为我报道了香港展出的盛况。
香港画展后有人要向我买画,有人要承包我整年的画,我连价格也不谈,一口回绝了。有位老先生还从香港打电话过来问我“画卖得怎么样了?”我回他说:“目前暂时不卖画,现在我的精力充沛,一切心思放在画的探索上,我每天都写生、画速写,等走不动时再考虑卖画吧。”老先生是有文化素养、德高望重的人,他理解我的用意,给了我一个点赞“对”。
在艺术的长河中,“小胜于时,大胜于专”,我的绘画事迹被刊登在一九九二年第十一期《中国妇女》杂志上,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选集》;2011年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徐芽冬写意花鸟画艺术》,即便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没有使我对艺术的向往和执着有所怠慢,我几乎走遍永康周边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总是对着古民居山水写生,对着人画速写。大街、小巷有人的地方,就有我的身影。近五六年来对速写更感痴迷,一天到晚不停画速写,从早晨五点钟起床一直在外面画速写,晚上要到十一点才回家,最多时一天画了五十四张。有次在农展会上画,从早晨画到傍晚临关门时,站着一天未顾上吃东西,我去买饼充饥时,当我伸手去拿饼时,手上像通电一样,我以为放饼的木面板会导电,再一想那是我手画发麻了。回家后看书看到凌晨一点至二点钟才入睡,其实每天只能睡三到四个小时,仍不感疲倦。以前看病时,医生总是提醒我注意午休,因为我有高血压病史,但奇怪的是一天到晚精神总是那么饱满,这便是对艺术发自骨子里的热爱。
我总是深情地注视着江南四季变换。春天我会在花海中寻芳,这些美的景色带给我勃发的诗兴与绘画美感,生在这如画的江南真好,置身其中仿佛让我忘了一切。丹青不知老将至,回想以往的岁月。早在青年时代我教过书,为了不受时间约束,能尽情画画,舍弃了教书工作。一九九三年在深圳时,有个英国籍女老板,分别在国内外开了三家服装公司。她想聘请我做服装设计师,我婉拒了。因为我的人生目标是做一个画家,不是服装设计师,起初立志想当一个油画家,画家徐有武老师叫我改学中国画,自那以后,我改学了中国画,每每想起这段过往,我都对徐有武老师心存感恩,这离不开老师对我的引导。年轻时我有两次机会进入美国生活,因为我画的是中国画,中国画的根在中国,所以拒绝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不想离开中国。为了自己的选择,从来不为自己所走的路生悔。假如有来生,我还是选择画画。
一个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看了我的画《紫藤下》大写意公鸡,对我说:“看这幅画就知道你性格独特。”可能我的性格独特之处,对生活不畏艰难,努力进取。对人对事,心存大度宽容。在画前像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永不言败。
悠悠岁月啊如歌,人生中我唱响了一首绘画之歌。
吾往矣,虽百折而无悔。
(文/徐芽冬)
艺术家简历:
徐芽冬, 1954年冬天生于浙江省永康市历史文化名村——“双锦”。
徐冬芽善画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大写意,画风深得明代画家徐谓遗韵,风姿绰约。她一改女性柔曼之气、沉雄奔放,淋漓泼辣,纵横恣肆,挥洒自如,变无声的画为有声,俨然犹如一部动人心弦的交响乐曲,到处充满了激情和赞美。
徐冬芽几十载淡泊名利,笔耕不辍,硕果累累。她写的多篇文章曾刊发在重要杂志上,其作品被海内外藏家广泛收藏。
Copyright @ 2015-2022 新科技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