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调研 > > 内容页

生态环境部:科技赋能,大气执法监管智慧化体系已初步形成

新闻来源:新京报 更新时间:2023-06-29 19:13:34


(相关资料图)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生态环境部6月2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赵群英表示,生态环境执法必须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不能再搞人海战术。科技赋能就是要将科技手段应用到生态环境执法的全过程各环节,精准发现问题,减少对企业的干扰。目前,大气执法监管的信息化、智慧化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由“人防为主”转向“技防优先”。“2022年因疫情制约,我们没有派出现场工作组,疫情形势逼迫执法工作要创新。我们在重点地区的监督帮扶工作中探索实现了科技信息化助力非现场执法。”赵群英说,通过创新、创立空天地一体化的环境问题发现机制,线上远程监督帮扶取得比较成功的应用。

2022年5月份开始,生态环境执法局向相关城市推送问题线索企业2万余家,经过地方现场检查核实,问题发现率在70%-80%,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其他领域,我们也在探索新技术对执法工作的支持,如在水领域使用指纹技术,在固废领域应用环评、排污许可、固废管理等信息系统、大数据,发现危废处理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他介绍,在大气方面,生态环境执法局研究建立了一整套问题线索识别的技术方法,利用卫星遥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地面微站、污染源自动监测、用电用能等技术手段,融合排污许可、行政处罚、信访举报,在污染高值区和冒泡区发现识别重点行业排放大户违规排放、未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等措施的情况。“我们识别问题之后,现场检查带着问题去、瞄准目标去,精准性、针对性大大提高。”

生态环境执法局还开发了信息化支撑平台,组织评估中心、卫星中心、环科院、监测总站和信息中心开发了40多个问题线索识别模型,关联匹配49类数据,通过模型计算发现问题,通过平台向地方推送问题,实现了问题区域动态确定,问题线索一键生成,排查情况实时报送,检查结果一图统揽。大气执法监管的信息化、智慧化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新科技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