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张栋钧
(相关资料图)
“双碳”背景下,金融活水“引灌”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发展趋势。
近日,网商银行绿色金融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论坛以“数智互链,百业向阳”为主题,旨在助力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探讨绿色金融助力光伏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方式。论坛上,来自金融行业和能源行业的与会代表认为,“双碳”背景下,新能源目前已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绿色金融将大有可为。同时,与会代表认为目前部分小微企业的绿色标准仍不明晰,呼吁共同探讨、推动小微绿色标准的制定,为更多行业中的小微企业争取到更普惠、更绿色的服务。
聚焦:金融助力下光伏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201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和完善绿色金融发展顶层设计,牵头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初步确立了绿色金融发展“五大支柱”,即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环境信息披露、激励约束机制、产品与市场体系和国际合作,以及发挥绿色金融资源配置、风险防范和价格发现“三大功能”。
在金融行业的助力下,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在论坛上表示,从累计的装机量来说,光伏在2022年已成为仅次于火电、水电的第三大装机类型。
对于金融助力光伏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刘译阳告诉记者,在光伏融资方面,目前主要融资方式为银行融资和权益融资。随着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以及其他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新能源成为绿色金融的重点支持领域,光伏行业银行贷款利率较往年有所下降,贷款期限也有了相应的延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落实国家分布式光伏产业政策,满足企业或农户购买光伏发电设备的资金需求,‘光伏贷’应运而生。”刘译阳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9个省市121家银行开展了“光伏贷”相关业务,光伏行业普惠金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对于下一阶段光伏产业的发展,与会代表认为,光伏行业在离开补贴后,仍需要一套完善的金融系统作为支撑以保证后续的发展。对此,晶澳太阳能中国区分销总监闫宗辉指出:“现在光伏行业像一个孩子一样终于长大了,这与当年国家的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但是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金融系统作为支撑,离开补贴后的光伏很可能会面临新一轮信用危机。”
瓶颈:小微企业绿色标准仍不明晰
当然,绿色金融助力光伏产业发展的过程也并非坦途。对此,刘译阳也坦言,在具体实操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适用于小微企业的绿色标准不够清晰,哪怕天然拥有‘绿色基因’的光伏行业上下游的小微企业、小微经销商,也难以拿到绿色信贷,需要各界朋友共同探讨、推动小微绿色标准的制定,为更多行业中的小微企业争取到更普惠、更绿色的服务。”刘译阳表示。
对此,天合光能中国区组件分销总经理王建龙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从小微企业属性来看,目前界定的标准情况不太清晰,希望这个标准能够尽快推出和推广,让更多的小微企业获得政策红利。
至于具体的应对举措,闫宗辉认为,对于目前业内的一些一线品牌企业,要学会给经销商减压,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微企业,应在多方面予以助力。对于银行来说,应助力企业加强对风险性的把控,用好金融的力量,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而针对绿色普惠金融业务创新缺乏明确标准的问题,网商银行从银行方面也给出了解决方案。据了解,近年来,网商银行不断加大与第三方数据平台、绿色认证机构、核心品牌企业的协同合作,探索搭建了包括绿色核心企业认定、绿色中小微企业评价、绿色项目识别、绿色商品识别在内的“绿色普惠金融”标准体系。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网商银行已累计完成623万家小微企业的绿色评级,其中,42万绿色评分优秀的小微获得利率优惠。同时,网商银行通过“绿色中标贷”“绿色中标贷”“绿色采购贷”“绿色零账期”等多款绿色供应链产品服务于绿色小微企业。其中,“绿色采购贷”已应用服务于海尔集团、箭牌家居、哈啰、台铃等超过260家绿色品牌企业。
此外,网商银行还发布数字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大雁系统,通过大数据风控的方式,为品牌供应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提供便捷灵活的金融服务,并探索在光伏行业的应用。
天合光能是大雁系统合作的首家品牌。“我们安排组件分销事业部、经销商等资源,与网商银行共创行业化的解决方案。网商银行创新性地在建设期为经销商和EPC提供数字信用贷款服务。‘3分钟申请、1秒钟放款、0人工干预’的授信模式效率极高,解决了部分小微企业建设期融资的痛点。”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杨豹表示。
大雁系统的绿色金融服务也不止于光伏行业。此前,网商银行还推出“绿色采购贷”,对绿色品牌企业以及其供应链下游的小微经销商加大专项金融支持,鼓励小微经销商多向更绿色、更环保的企业采购绿色商品与服务。
责任编辑:沈馨蕊
Copyright @ 2015-2022 新科技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