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沙,城墙的建与拆,充满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现代人对于城市管理的见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
川沙成陆的时间大约在唐朝初期,之后的几百年间,这片土地是沼泽的状态,河道浅滩上,满是芦苇和水杨树。这个时代,上海这里的制盐业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川沙当然成了最好的盐场。“川沙滨海之地,遍地赤卤,素饶熬波之利,是著名的产盐区。宋元以降,设有盐场,置盐官,编灶民,制盐业一度成为川沙先民主业,在早期的地方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川沙建制以来盐业发展述略》中的记载。
川沙成为富裕之地。
在上海的史书里,把在长江入海口地区抢劫的行为称为倭乱——倭原来是和寇联系在一起的——在川沙这里,倭乱只是强盗抢劫的代名词。这里的强盗都会驾驶航风船,他们利用东海的潮汐规律,大都在夜间从河道进入川沙人口聚集的地方,船停就抢,抢了就跑。连官府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强盗的抢劫是最大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地方的安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川沙的有识之士建议官府:建城墙!
二
建城墙的决策过程有多长,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建城墙却是神速的。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 “九月始筑,十一月竣工。城周围4里,高二丈八尺,阔三丈有余。门四,堞楼如之,东门名镇海,西门名太平,南门名迎瑞,北门名拱极。”就这么简单,前后三个月,城墙建好了!
中国古代城墙建筑有五级分类,从第一级城,城墙周长在50里,到第五级城,城墙周长小于4里。在这个分类中,川沙城墙正好名列第五级城。就当时川沙的人口状况和经济实力,似乎可以把城墙建到第四级城以上,为以后的发展留出空间。但川沙没有这样做,不讲声势不讲排场,因为川沙城墙防御的对象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匪、强盗,和防御外敌入侵有很大区别。城墙偏低,经年维修的成本就降低了,民众的负担就减轻了。
三
1922年,因财政支绌,“江苏督军齐夑元令行各县,城墙除军事需要或保留古迹外,其余拆除的砖石基地等项尽数拨给充实教育经费。”拆城墙,川沙这里慎之又慎,前后酝酿了三年,三年后,“川沙经过召集城市各公团协议,一致赞成拆城,留东南城角一段,保存魁星阁古迹,并为县城小学设置园林。”
今天我们看到的园林般的城厢镇小学,和学校旁留存的东南城墙一角,已经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体会这段真实的史料,心里是震撼的。
回到这个拆城墙的决策背景:到二十世纪初叶,土匪和强盗已经消失了;其次,战争的形态已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火炮攻城,城墙作为城市防御的设置价值不大。城墙拆除的地方为学校建园林,留下的一段是历史,是文化。
四
2023年2月,川沙古镇里已经有了春天气息,风是那样地清新亲切。在古镇里的石板路上走走停停,历史的光影在身边闪闪烁烁。川沙城墙的建,距离今天466年,形制规模恰如其分,不浪费公帑,没有被后人诟病;川沙城墙的拆,距离今天98年,城墙的一角留给学校建了一个园林的空间,这里,走出来了一代又一代川沙人!城墙留下的一段遗址,让后人心怀崇敬,每当走到这里,自会流连忘返。
在川沙,城墙的建与拆,充满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现当代人对于城市管理的见地……(吴建国)
Copyright @ 2015-2022 新科技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