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班志愿者之家的展板和展柜里,记录着志愿者们的服务身影和事迹,感染者每一位参观者
(资料图)
老兵们的精神感染着很多人,也鼓舞和激励着大家为社会奉献自我
园吉社区组织“一对二”志愿者陪伴独居老人共度元宵佳节
园吉社区居民腾兰兰在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下,自费修建花坛,美化家园
延吉市北山街道雷锋班志愿者为居民义务理发
延边州素有“教育之乡”“文化之乡”“歌舞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多年来,延边州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工作,亮点纷呈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心怀大爱的志愿者,以无私奉献、进取担当的实际行动,不断传递出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赋予着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志愿服务成了延边州又一张闪亮名片。
7月中旬,中宣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组织部分省(区、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赴延吉学习调研志愿服务工作,并召开座谈会。调研组深入当地社区、志愿服务团体走访调研。记者随同采访时发现,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正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特别是在爱老助老的工作中,成为社区有力的“左膀右臂”。互帮互助的“金达莱”正在延边绚丽绽放。
园吉社区“五色”志愿服务形成治理合力
园吉社区是目前延吉市地处最高的社区,社区的后方正在建设打造延吉市最大的志愿服务广场。园吉社区是2022年8月成立的新社区,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却做得风生水起。
园吉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主任郑金星为记者指了指社区标识——用双手托起明亮的太阳,红蓝绿粉黄等五种颜色象征五种合力,红色代表党的力量、蓝色代表志愿群体、绿色代表共青团、粉色代表妇联、黄色代表公益力量,形成合力共建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模式。
辖区内空巢老人多,郑金星初来乍到时就遇到了难题,“印象最深的是在网格群里接到的一条求助视频,一位阿迈头朝下,趴在楼梯旁,地上血迹斑斑。”虽然社区工作人员及时拨打120将老人送医,但他们发现,两个月就发生了3起独居老人摔倒事件,仅靠社区工作人员难以全方位细心照料到。一次,辖区内一名需要照顾自己母亲的居民向社区“毛遂自荐”,每天照顾母亲时,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帮助附近的独居老人,这让郑金星受到启发。园吉社区通过广发“招募令”,成立“一对二”助老志愿服务队,号召一位居民志愿者以就近就便原则结对帮扶两位独居、空巢老人,并将志愿者设置为老人的紧急联系人,以便老人在紧急情况下能得到及时的救助。
此后,延吉市汇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动与园吉社区合作,又向该助老服务队输送10名志愿者,助力园吉社区的“五色”志愿服务,逢年过节还为独居老人送去关爱,解决了老人生活和身心上的后顾之忧。
园吉社区成立时间短,如何快速提高志愿者基数,真正让“五色”志愿服务之花在园吉社区绽放,良好的氛围和适合社区特点的架构很重要。园吉社区先建立了以社区党总支书记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配备了7名社区工作人员为副站长的组织架构,发挥公园街道“志愿服务一条街”影响力,设计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带动对接单位、企业商户、居民群众加入7支志愿服务队伍,提倡“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
时值夏日,辖区恒润第一城北侧的一方新砌的花坛内,花苗长势良好,环境优美。居民们都称赞说:“这是滕兰兰的功劳。”滕兰兰经营着一家理发店,店前的废弃沟以前垃圾遍地,臭味四散。“绿美延吉”行动开展以后,滕兰兰上心了。她挥锹清理污水、转移垃圾,自费2000多元买来砖块、水泥,雇人把长16米的花坛修砌完毕。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帮忙用一车花土把花坛填满。滕兰兰在花坛里种了百合、剑兰、太阳花、玫瑰等多种花苗。自从建了花坛,再也没有人往这里扔垃圾了。如今,滕兰兰还揽了个“大活儿”,“社区在这划了个‘绿美延吉责任区’,要把花坛的四周都种上树,撒上草籽,让我当责任人”。这个活儿滕兰兰揽得十分开心。
新社区新风尚,人人争做志愿者。目前,园吉社区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工作到院落、服务进网格”的工作模式,组建了32个小网格,每个小网格都设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立“蓝网格”,架起服务主脉络,使志愿服务在社区内全覆盖。
四叶草义工协会以志愿服务项目满足老人“微需求”
延吉市四叶草义工协会由进学街道社区志愿者协会发展而来,至今已有3万余人次参与志愿服务。李婉薇是延吉市进学街道文河社区副书记,站在基层服务第一线,最知晓居民的需求。以“志愿服务项目带动志愿服务活动”,是四叶草助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
延边州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延吉市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的22.3%。四叶草义工协会对老年人的帮扶,起源于延吉市四叶草义工协会“邻里情”老年志愿服务队的创始人杨丽珍。2012年,她组织创建了这支老年志愿服务队,组织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采取以老助老形式,服务辖区内70岁以上的“三无、空巢、失独”等残疾贫困老人家庭,打造出了远近闻名的“闪耀银龄”项目。
杨丽珍的手中有个小册子,写着100多位“三无”老人的联系方式,细致到自己和志愿者们与老人们的见面日期,老人的需求、爱好,哪位老人近期需要理发、哪位老人近期需要买哪些药,张阿迈喜欢吃包子、元大娘卧病在床需要成人尿不湿……事无巨细。以老助老充分调动起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的积极性,发挥其社会价值,让受到帮助的老年人慢慢变成老年志愿者,继续去帮助更多的人。91岁的朝鲜归侨张阿迈就是老年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她曾经是老年志愿者帮助的对象,每次提起杨丽珍,她都激动地说,有了老年志愿服务活动,她的老年生活又找到了快乐,变得更有意义,感觉自己的晚年生活充满了阳光。
“90后”会长李婉薇慢慢发现,老年人的需求以及很多养老问题,不局限于个别社区,而是共性问题。聚焦百姓共有的“微需求”,提供更加精细化的“志愿服务订制”,打破社区服务半径,将志愿服务以项目的方式可以辐射到全市乃至全州。
十年前,刚大学毕业的李婉薇在一次走访中,认识了尿毒症晚期的王先生,唯一的心愿就是拍一张全家福。李婉薇组织志愿者团队,并与爱心企业联系,免费帮王先生拍照、冲洗、装裱相框,送到了老人手中。半个月后,王先生过世,他的老伴动情地说:“你们送到我们家的相框,他每天都看。虽然他离世了,但是我们看着这个相框,看着这张照片,就能想到跟他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
从此,四叶草义工协会发起的“行走的照相馆”项目始终没有停下脚步,让500余位不便走出家门的老人拍上了证件照,600组全家福、320组金婚婚纱照,圆了老人们的微心愿。
雷锋班志愿服务协会调动“五老”积极性
“爱经过的地方,点亮一串串美丽的梦想;爱传递着力量,一点一滴汇成快乐的海洋。”北山街道挂职干部王珑铿锵有力地唱起雷锋班班歌,这是“班魂”,志愿服务的真谛。
延吉市北山街道雷锋班志愿者之家于2023年3月3日挂牌成立,展板上、展柜里,除班歌、标识、章程外,还记录了一次次满怀热情的志愿服务。“春风伴我行”“盛夏奉真情”“金秋赞和谐”“冬日送温暖”,以春夏秋冬为主题的学雷锋四季志愿服务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雷锋班志愿服务协会,早已是延吉市助力基层治理的志愿服务团体中的老牌“明星”。
据了解,延吉市共有12.82万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除入住养老机构外,都处在居家养老状态。很多身体较好的老年人闲不住,随着街区老年人越来越多,除了老年雷锋班以外,北山街道成立“五老找茬团”,在文明城市创建、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发挥余热,成为志愿服务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时值盛夏,延吉迎来旅游高峰。“五老找茬团”行动起来,帮着街道社区和辖区商户开始整治环境。在小区私搭乱建、乱停车,在墙面乱贴乱画,占用楼道公共空间……这些都是“五老找茬团”的“找茬”目标。“五老”是指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他们虽然退休了,但仍在社区工作中发挥着余热。如今,“五老找茬团”已经成了小区里一支不可或缺的志愿服务力量。
目前,雷锋班已有注册志愿者1万余人,下属12支志愿服务分队。为环卫工人送去清凉,为高考学子送去力量,为滞销的农副产品打通销路,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送去冬日暖阳……在雷锋精神的“灌溉”下,互助之花开进千万家。
老兵之家精神引领为基层红色教育赋能
7月13日,记者一行来到位于延吉市进学街道文庆社区的老兵之家服务中心时,6位老兵正在和延吉市老兵之家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徐淑子一起做手工。看到有客来访,96岁的抗战老兵郎生续声如洪钟地说:“你们来了我特别高兴,希望你们常来!”话音未落,现场掌声雷动。
近年来,延吉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激活基层治理“红色脉络”。因为有了老兵之家,不仅是进学街道,延吉市的基层红色教育都有了鲜活的精神脉络。
设在文庆社区的延吉市老兵之家服务中心致力于寻找老兵、关爱老兵和无名英烈事迹宣讲等志愿服务。2002年至今,徐淑子收集整理英烈材料3800余份,寻访到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等老兵450余人(目前仍健在200余人)。老兵之家服务中心展馆包括延边健在老兵事迹展,以及抗联英雄、延边英烈事迹展。看到展板上父亲的故事感染着许多人,金明柱的女儿激动不已:“感谢老兵之家将我父亲的故事宣讲出去,我的父亲已离我远去,但我们会将父亲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不负父亲一生所追求的革命事业。”
“金景淑奶奶的故事让我心潮澎湃,她是我的榜样,很幸运今天在这里见到了金景淑奶奶,我要学习她不离不弃、同甘共苦的精神!”延吉市第十四幼儿园的姚佳艺是一位小小宣讲员。在老兵之家,她声情并茂地讲起了一段红色故事,与其他故事不同的是,这不仅能看、能听,还能面对面和老兵交流。老兵们饱经风霜的脸庞,胸前的功勋章,都深深刻在了姚佳艺的心里。
徐淑子和老兵们、老兵之家宣讲员们先后进部队、进校园、进社区开展了500余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老兵们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通过一次次红色宣讲活动,深入千家万户,也在越来越多的人心里扎根生长。
Copyright @ 2015-2022 新科技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